幡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幡fān(ㄈㄢ)
⒈ 〔幡然〕同“翻然”。
⒉ 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统一码
幡字UNICODE编码U+5E61,10进制: 24161,UTF-32: 00005E61,UTF-8: E5 B9 A1。
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long narrow flag英文
pennant, banner, streamer, flag※ 幡的意思、基本解释,幡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在线字典查字提供。更新时间:2024-12-25 09:20:13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幡 fān
〈名〉
(1) (形声。从巾,番声。本义:擦拭写字板的布)
(2) 同本义 [rag]
(3) 如:幡布(抹布)
(4) 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 [pennant;long,narrow flag]
青崔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幡幢(作为仪仗用的旗帜);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幡旆(旗帜之类);幡旄(旌旗的羽毛饰);幡麾(指挥用的幡旗)
(6) 冠上的巾饰 [streamer]
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仆射冠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仆射幡皆如之。——《后汉书》
(7) 簿册 [book]。如:幡薄(丹书符箓之类)
(8) 通“旛”。长幅下垂的旗 [pennant;long,narrow flag]
垂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9) 如:举幡
词性变化
◎ 幡 fān
〈动〉
(1) 通“翻”。变动;反覆;翻转,翻腾 [change;seethe;churn]
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孟子·万章上》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
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汉书》
(2) 又如:幡幡(翻动的样子);幡纚(飞扬的样子)
常用词组
幡儿,幡然康熙字典
幡【寅集中】【巾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說文》幡,書兒拭觚布也。《徐鉉曰》觚,八棱木,於上學書已,以布拭之。今俗呼幡布,內則所謂帉帨是也。
又《集韻》一曰幟也。《崔豹古今注》信幡,古之幑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爲符信,故謂爲信幡也。《前漢·鮑宣傳》宣坐大不敬下獄,博士弟子王咸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隷者會此下。
又三幡。《孫綽·遊天台賦》泯色空以合跡,忽卽有而得。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註》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觀三也。言三幡雖殊,消令爲一,同歸于無也。郤敬輿與謝慶緒書論三幡義,曰:近論三幡諸人,猶多欲旣觀色空,別更觀識,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觀。於理爲長。然敬輿之意,以色空及觀爲三幡,識空及觀亦爲三幡。
又與翻通。《詩·小雅》幡幡瓠葉。《傳》幡幡,瓠葉貌。《孟子》旣而幡然改。《註》幡,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垂條扶疎,落英幡纚。《註》師古曰:幡纚,飛揚貌。
又《詩·小雅》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傳》幡幡,失威儀貌。
又《集韻》符袁切,音煩。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幡【卷七】【巾部】
書兒拭觚布也。从巾番聲。甫煩切
说文解字注
(幡)書兒拭觚布也。拭本作飾。淺人所改也。飾拭正俗字。許書有飾無拭。顔師古曰。觚者學書之牘。或以記事。削木爲之。其形或六面。或八面。皆可書。觚者、棱也。以有棱角。故謂之觚。卽孔子所歎也。按觚以學書或記事。若今書童及貿易人所用粉版。旣書、可拭去?書。楊雄齎油素四尺。亦謂素之可拭者也。拭觚之布謂之幡。亦謂之㠾。反覆可用之意。从巾。番聲。甫煩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