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林黛玉”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道淡烟弯眉欲皱未皱,一双清露目似泪非泪。
忧愁的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
泪光点点,气喘微微。
安静的时候就像娇花照水般迷人,行动时像弱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心胜比干更聪明,生病时的姿态比西施还要美。
注释
蹙(cù):皱眉。
罥(juàn)烟眉:形容眉色好看,像一缕轻烟。罥,挂。各个版本或作“笼”,或作“罩”,或作“冒”,或经涂改,或改全句。一般以清代怡亲王府原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世简称“己卯本”)为准。
靥(yè):脸颊上的微涡。
袭:继,由……而生。这种用字和句子结构形式是骈体文赋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比干: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为少师,因强谏触怒纣王而被处死。《史记·殷本纪》:“(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旧时赞人颖悟有“玲珑通七窍”的话。这句说林黛玉的心还不止七窍,是极言其聪明。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以乱其政。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更显娇柔之美。见《庄子·天运》。林黛玉因“眉尖若蹙”又叫“颦儿”,也暗取其意。
“赞林黛玉”鉴赏
赏析
这篇赞文见于小说第三回,是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会面时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此文并没有对林黛玉的容貌作细致描写,却体现出她弱不禁风的娇态和超凡脱俗的气质。全文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容貌、才华过人的少女形象。
《赞林黛玉》是一篇骈文,写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文中并没有对她的容貌作细致描写,却体现出她弱不禁风的娇态和超凡脱俗的气质。古时女孩子画眉毛用一种松烟,有一点像墨。黛玉的眉间有一点淡淡的像烟一样的东西笼罩着,是说她不发愁的时候,都有一种发愁的感觉。她的姿态很美,两腮上满是愁容。这里形容一个女孩子的美不是讲她的容貌,而是在讲她的心情。所以宝玉看到的林黛玉不是一个物质性的存在。在他眼里,林黛玉看起来好娇弱,一身都是病。一般人很少这样形容美女。可这是宝玉在看黛玉,表示宝玉对她有很多的疼惜,这是一个主观的描绘。林黛玉的存在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对宝玉特别有缘的。最奇特的描述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八个字。宝玉第一次看黛玉就觉得她一片泪光,这是一种感觉。第一回、第二回讲他们俩前世有过缘分,这一世相见的时候,留有对前世的回忆。“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完全是宝玉对黛玉心疼的描绘,而不是实际的描绘。
《红楼梦》中写王熙凤跟写林黛玉的方法差别很大。王熙凤是黛玉眼中的一个光彩夺目的女人,而宝玉眼中的黛玉,给人一种娇弱的感觉。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美,惹人心疼,惹人怜爱;“心较比干多一窍”又是对她冰雪聪明的赞美。整段文字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容貌、才华过人的少女形象,正所谓“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小说中的林黛玉以弱不禁风的娇态为美,说明了美感是有阶级性的。贾府上的焦大固然不会爱林妹妹,新时代的青年阅读《红楼梦》,虽然可以理解和同情处在当时具体历史环境下的林黛玉,喜欢她的纯真聪明,却未必欣赏这种封建贵族阶级的病态美。而且,她的高傲与矜持,也让许多人对她颇有微词。
创作背景
这是《红楼梦》作者为展示林黛玉的美,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而作的一篇骈文,见于《红楼梦》第三回,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贾宝玉初次会面时,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小说中说: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见礼。归座后细看时,真是与众各别。
曹雪芹简介
清代·曹雪芹的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曹雪芹的诗(43篇)〕猜你喜欢
念奴娇·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蓦山溪·闺情
冬天易晚,又早黄昏后。修竹小阑干,空倚遍寒生翠袖。萧萧宝马,何处狂游?
〔幺篇〕人已静,夜将阑,不信今宵又。大抵为人图甚么,彼此青春年幼。似恁的厮禁持,兀的不白了人头。
〔女冠子〕过一宵,胜九秋。且将针线,把一扇鞋儿绣。蓦听得马嘶人语,甫能来到,却又早十分殢酒。
〔好观音〕枉了教人深闺里候,疏狂性奄然依旧。不成器乔公事做的泄漏,衣纽不曾扣。待伊酒醒明白究。
〔雁过南楼煞〕问著时只办着摆手,骂著时悄不开口。放伊不过耳朵儿扭。你道不曾共外人欢偶,把你爱惜前程遥指定梅梢月儿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