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俗


拼音lǐ sú
注音ㄌㄧˇ ㄙㄨˊ

词性形容词

词语解释

俚俗lǐ sú

  1. 粗野庸俗。

    rustic; vulgar; unrefined;

翻译

  • 德语 unkultiviert

引证解释

  1. 世俗;民间。

    《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则具记事而入” 宋•徐无党 注:“‘记事’,若今学士院諮报,今士大夫间以文字相往来谓之‘简帖’,俚俗犹谓之‘记事’也。”
    宋•苏辙 《和子瞻新居欲成》诗之一:“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
    清•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此必无之事,特一时俚俗传闻,易於耸听; 香山 竟为诗以实之,遂成千古耳。”

  2. 粗俗,不高雅。

    宋•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南部烟花録》,文极俚俗。”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儿女英雄传》:“﹝此书﹞似迂拘,而实通达;似俚俗,而实尔雅。”
    茅盾 《一个女性》:“她疑惑自己是变得俚俗了,但又自己分辩着: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国语辞典

俚俗lǐ sú

  1. 世俗、民间。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此必无之事,特一时俚俗传闻,易于耸听。」

  2. 鄙俗、粗野。

    《新五代史·卷二一·梁臣传·敬翔传》:「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

网络解释

俚俗

俚俗,汉语词汇。

拼音:lǐ sú

释义:1、世俗;民间。2、粗俗,不高雅;

分字解释


※ "俚俗"的意思解释、俚俗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汉语词典查词提供。更新时间:2024-12-11 18:10:34

俚俗造句


  • 1.散曲由于来自社会底层,从一开始就不仅容许尖新、刻露、俚俗的词句存在,而且纳入上述词语的散曲还被嘉许为“出色当行”。

    2.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第一位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

    3.唐代李义山所作《义山杂纂》一书,“集俚俗常谈鄙事,以类相从,虽止于琐缀,而颇亦穿世务之幽隐,盖不特聊资笑噱而已”。

    4.跟有读书的人谈话能获益匪浅,而跟乡间俚俗聊天,则如放屁一般,聊过了也就过了。

    5.另外,周紫芝词的语言成就体现在其曲雅俚俗的语言运用上。

    6.毕克奈尔表示:可惜的是,当俚俗语成为语言的一部分时,大概就不再流行了.

    7.抢救、保护和发展答嘴鼓艺术,可以使历史悠久的闽南方言词语、俚俗语及具有特色的闽南文化得以保存与弘扬。

    8.一些人还用铭牌上的俚俗冲锋口号讥讽警察。

    9.不少人误认为文字俚俗便是文风平易,信笔写去即为不加雕饰。

    10.追寻着儿时童谣的印迹,乡间夜晚月朗星疏的农家院落,月下地面的树影,互相打闹嬉戏中高歌“月亮光光,满院香香”的美好记忆,钩沉起流传于乡间俚俗中老掉牙的关于天狗吃月亮的古老神话,这足以让我的心里陶醉,我的思绪飞扬!

    11.昔日的经典值得我们铭记,但他们现在粗制滥造的翻拍充斥着俚俗的语言、性和愚蠢的对白,用这样的蹩脚作品来吸引轻浮的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