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面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óu tóu fěn miàn油头粉面 | 形容人打扮得俏丽妖艳。 | 元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俺这粉面油头,便是非灾横祸;画阁兰堂,便是地网天罗。” |
sì miàn pèng bì四面碰壁 |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 |
qiǎo fù zuò bù dé wú miàn bó tuō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 馎饦:汤饼。如果没有米面,最灵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食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事情不可能做到。 | 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
lèi liú mǎn miàn泪流满面 |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
zhēng níng miàn mù狰狞面目 | 形容凶恶的相貌。 | 《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 |
chēn quán bù dǎ xiào miàn嗔拳不打笑面 |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伤犯着你,你有钱看平日相交与他些,没钱罢了,如何只顾打他?” |
fǎn miàn jiào yuán反面教员 |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指能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人或事。 |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
bié kāi shēng miàn别开生面 | 别:另外;开:开辟;开创;生面:新的面目。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 唐 杜甫《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赵次公注:“凌烟画像颜色已暗,而曹将军重为之画,故云开生面。” |
fāng fāng miàn miàn方方面面 | 事情或事物的多面。 | 张贤亮《青春期》:“使我直到如今才突然发现她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都与我不同,与这个可恶的世界不同。” |
bàn jīn bā miàn半斤八面 |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 |
fǎn miàn wú qíng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
liǎng miàn guāng两面光 | 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凡事不能光做一面,总要两面光。” |
miàn miàn jù yuán面面俱圆 | 同“面面俱到”。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了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 |
sì miàn bā fāng四面八方 |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
miàn shì bèi fēi面是背非 | 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
fěn shì mén miàn粉饰门面 | 粉饰:打扮,装饰。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美观 | 周恩来《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各级参议会、新县制等,都是粉饰门面的欺人摆设。” |
miàn mào yī xīn面貌一新 | 样子完全改变,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现在农村面貌一新,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 |
zhū chún yù miàn朱唇玉面 | 指美女。 | 隋·江总《杂曲》之三:“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
fěn miàn hán chūn粉面含春 | 粉面:指女子的面庞;含:饱含,充满;春:生意,生机。比喻和颜悦色。形容女子面容和蔼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miàn rú tǔ sè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
miàn yǒu nán sè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面有难色,尚未回答得出。” |
méi nán miàn běi眉南面北 | 彼此不和谐。也指分隔两地,不能相见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见了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多管是那相公每饥嗔的这饱喜,则为我无过犯难投牢相机。” |
niú tóu mǎ miàn牛头马面 | 佛家语;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 《楞严经》:“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 |
dōng xī yì miàn东西易面 | 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 汉 贾谊《新书 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
miàn mù lí hēi面目犁黑 | 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
hàn liú mǎn miàn汗流满面 |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 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miàn yǒu cài sè面有菜色 | 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 《礼记 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 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
dāng miàn shì rén bèi hòu shì guǐ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 两面派。 | 海涛《硝烟》:“人世间是有这样一种角色——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
wēi fēng bā miàn威风八面 |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
bù shí jú miàn不识局面 | 犹不识时务。 | 《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 |
fǎn miàn jiào cái反面教材 | 消极的供教学用的资料。借指坏的典型。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发行《参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种牛痘’,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
miàn shé tíng zhèng面折廷诤 | 见“面折廷争”。 | 章炳麟《变法箴言》:“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千人皆靡者也。” |
miàn miàn jù dào面面俱到 | 俱:都。各方面都照顾到。也指虽然各方面都照顾到;但重点不突出;很一般化。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
pāo tóu lù miàn抛头露面 | 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 |
qiú shǒu gòu miàn囚首垢面 |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
yǔ yán wú wèi,miàn mù kě zēng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憎:厌恶。形容说话枯燥无味,面貌使人厌恶。 | 巴金《谈<秋>》:“她的确是一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
mǎn miàn hóng guāng满面红光 |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舅兄今日满面红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约货物定是十分得彩,我们又要畅饮喜酒了。” |
miàn cóng fù fēi面从腹非 | 从:听从,顺从。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非。” |
mǎn miàn chūn fēng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
dāng miàn shū xīn bèi miàn xiào当面输心背面笑 | 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 | 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因为中国向来就是‘当面输心背面笑’,正不必‘新的时代’的青年才这样。” |
miàn hóng ěr chì面红耳赤 |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
yǎng miàn tuò tiān仰面唾天 |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 |
miàn miàn xiāng qù面面相觑 | 面面:脸对着脸;相:互相;觑: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着。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六卷:“僧问:‘如何是大疑府人?’师曰:‘毕钵岩中面面相觑。’” |
rén miàn gǒu xīn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
yǎn lèi xǐ miàn眼泪洗面 | 泪流得很多,冲洗着脸面。形容非常悲伤,泪流不止。 | 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
tiě miàn wú sī铁面无私 |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
luàn shǒu gòu miàn乱首垢面 | 犹蓬头垢面。 |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
chū tóu lù miàn出头露面 |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
tóu miàn rén wù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
rè cháng lěng miàn热肠冷面 | 热心肠,冷面孔。形容内心热情,表情却冷漠。 | |
péng tóu gòu miàn蓬头垢面 | 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 《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
tǐ tǐ miàn miàn体体面面 | 指人光彩荣耀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看来这件事可以做得体体面面,把老人家送回家去。” |
chén miàn àng bèi晬面盎背 | 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suì miàn àng bèi睟面盎背 | 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 《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yǐ diǎn dài miàn以点带面 |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 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
miàn hóng guò ěr面红过耳 | 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
wū miàn hú xíng乌面鹄形 | 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 《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
chóu rén jiàn m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yán luó wáng miàn qián xū méi fàng huí de guǐ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人死后就不会复活。比喻到手的钱不会再退出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miàn péng kǒu yǒu面朋口友 | 谓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面朋口友,固不足怪。欲明通财之义,非道义之交不可。” |
gǎi tóu huàn miàn改头换面 | 改变人的面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变动;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 | 唐 寒山《诗》第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
shén tóu guǐ miàn神头鬼面 | 比喻怪模怪样。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9卷:“殊不知少间自都无主张,只见许多神头鬼面,一场没理会,此乃是大不实也。” |
hóng guāng mǎn miàn红光满面 | 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7回:“嘴边衔著牙嘴香烟,鼻端架著墨晶眼镜,红光满面,气象不同,直上楼头,东张西望。” |
bù xué miàn qiáng不学面墙 | 面墙:面对墙壁,一无所见。形容不学习而无知。 | 《尚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
xiào miàn yè chā笑面夜叉 | 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 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
miàn mù kě zēng面目可憎 |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
miàn yù bèi fēi面誉背非 | 见“面誉背毁”。 | 《宋史·范杲传》:“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 |
bái miàn shū shēng白面书生 |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
tuàn tóu jù miàn团头聚面 | 形容非常亲密地相聚在一起。 | 《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合家俱到那园中石凳上坐下……团头聚面的说说笑笑,或是与儿子讲说些读过的书文,或是与女儿说些什么贤孝的古记。” |
sǐ yào miàn zǐ死要面子 |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
huī tóu tǔ miàn灰头土面 | 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 《碧岩录》第五卷:“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 |
miàn miàn yuán dào面面圆到 | 见“面面俱到”。 |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所以看客对于他们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和她的孙子们为面面圆到起见,也照例给他们一个‘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仪节。” |
rén miàn shòu xīn人面兽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huī tóu cǎo miàn灰头草面 | 佛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 |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
ròu tǎn miàn fù肉袒面缚 | 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
wǎng kāi yī miàn网开一面 | 把捕捉鸟兽的网打开一面;给鸟兽留一条生路。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生路。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先生意欲网开一面,以存忠厚之意,这却使不得。” |
bā miàn líng lóng八面玲珑 |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 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
táo huā rén miàn桃花人面 | 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 元·刘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曲:“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
fěn miàn yóu tóu粉面油头 | 脸上扑粉,头上抹油。形容女子的化妆。 | 元·钟嗣成《骂玉郎过感恩采茶歌·四景》:“皓齿明眸,粉面油头,点花牌,行酒令。” |
miàn bì gōng shēn面壁功深 | 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
miàn wú rén sè面无人色 | 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 | 指世风日下,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不同。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
chún yī hú miàn鹑衣鹄面 | 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 清·捧花生《画舫馀谭》:“尝见某者,鹑衣鹄面,行泮宫前。” |
miàn yù bèi huǐ面誉背毁 | 谓当面称赞,背后诽谤。 | 隋·王通《中说·关郎》:“亲朋有非义者,必正之曰:‘面誉背毁,吾不忍也。’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 |
miàn yú bèi huǐ面谀背毁 | 见“面誉背毁”。 | 宋·陈文蔚《双溪书院揭示》:“惟自近世以来,朋友道弊,群居之时,笑侮戏谑,面谀背毁,善不相告,失不相正。” |
biǎo miàn guāng表面光 | 表面上光洁,形容虚有其表。 | |
miàn wú cán sè面无惭色 | 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
qiān rén yī miàn千人一面 |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列公要知这‘一宿无话’四个字怎的个讲法?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
ěr tí miàn mìng耳提面命 |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 《诗经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shí miàn mái fú十面埋伏 |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 《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
shì miàn róng yán拭面容言 |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
sì miàn shòu dí四面受敌 |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 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
yī miàn zhī jiāo一面之交 |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表示交情不深。 | 汉 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
yī miàn zhī kuǎn一面之款 | 见“一面之交”。 | 《宋书·诸叔度传》:“还至都,凡诸旧及有一面之款,无不厚加赠遗。” |
yī miàn zhī yuán一面之缘 | 见一面的缘分。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 |
yī miàn zhī shí一面之识 | 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 《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
yī miàn zhī cí一面之词 | 单方面的言辞;即某一个方面的意见。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
yī miàn zhī cí一面之辞 | 见“一面之词”。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
yī miàn zhī yǎ一面之雅 | 见“一面之交”。 | 田汉《关汉卿》第七场:“女的我不认识,跟这关汉卿倒有一面之雅。” |
yī miàn rú jiù一面如旧 | 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 | 《晋书 张华传》:“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