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豪放派作品及鉴赏

  • 豪放派作品及鉴赏
  • 2024-03-28 23:01:27
  • 19812

简介导语:豪放派是宋代词作中的一个派别,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豪放派的词作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他扩大了词的题...

导语:豪放派是豪放宋代词作中的一个派别,以苏轼、派作品及辛弃疾为代表。鉴赏下面是豪放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豪放派的词作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豪放派作品及鉴赏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他扩大了词的派作品及题材,丰富了词的鉴赏表现内容。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 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豪放表达慷慨激昂的派作品及爱国之情。

张元干《贺新郎》等 情调苍凉,鉴赏风格豪迈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风格接近苏轼,豪放悲壮凄凉,派作品及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鉴赏壮志难酬的感慨。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风格豪放壮烈,豪放笔力纵横驰骋。派作品及(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北宋中期,鉴赏文坛领袖人物苏轼,不仅在文、诗方面开拓与创新,而且在词作方面,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苏轼一改有词以来的传统,摈香软、柔婉之情调,将诗中豪迈、阳刚之气,融于词中。豪放词一出,其开阔之胸怀,昂扬之雄姿,震惊了词坛。苏词的基本风格是,以诗入词,题材宽阔;以律句填词,不拘音律,主张返朴归真,回归唐人最初制词时“只分平仄,不问四声”的原则。因此,大大地拓宽了词路。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古今传唱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乃苏轼被谪黄州时,游赤壁而作。其实,黄州赤壁非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之赤壁,但因名同,而引发苏轼对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大发感慨。当年赤壁之战的东吴总指挥乃周瑜,该词不惜笔墨,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表达了词人对前贤的赞誉和仰慕。词人联系到自己被谪,难得发挥其才,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上片主要写景、追溯历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大笔着眼,纵观历史,一代一代,多少风流人物,为历史所淘尽,而大江依然东流,故云“浪淘尽”也。“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乃据人之传,交待了赤壁之战的地点。故垒,过去的战争工事。这三句的意思是说,故垒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故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乃描写眼前景色,刻画了长江之惊涛拍岸之磅礴气势。为下一句以及下片作铺垫。乱石穿空,形容悬壁为惊涛几百年的冲刷而穿空。惊涛,形容浪涛如因惊脱缰的战马一样,一泻千里;或谓惊险之浪涛。卷起千堆雪,形容波涛撞击到石壁上,激起向上弯卷的浪花,洁白如雪也。千堆雪,乃一夸张手法。由此引发出词人的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意是,江山如画之美,一时引起多少豪杰为之争战。与首三句作一呼应。

下片着重描写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乃写周瑜(字公瑾)当年,潇洒英姿,督江东三军,又娶东吴二美女之一小乔(大乔嫁与孙权),可谓英雄美人,天合佳偶,正是得意之时。英发,英姿焕发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乃描写周瑜儒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神态,且谋略已定,战法早已作了部署,故而,帷幄中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便焚烧殆尽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此五句,乃写词人自己的感慨。其中,故国,指赤壁之战故地。多情应笑我,乃一倒装句,意思是“应笑我自作多情”。华发,头发花白也,华通“花”。人生如梦,借用曹操诗句。这几句乃无奈之感慨也,故最后只好归于“一尊还酹江月”,即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苏轼的豪放词,不惟怀古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江城子》(老夫聊发)一词,写的是居官闲猎,却表现了词人之伟大的爱国情怀。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下片首句第四个字多数词选本为“胆”字,实乃误也。酒至酣处,往往人要袒胸纳凉,故应为“袒”字。上片主要描写打猎,下片舒怀,表现出词人的强烈的为国效力的爱国胸怀。

苏轼的词不仅充满豪气,且不乏浪漫主义色彩。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就运用了奇思妙想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全词录于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乃苏轼于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在密州任上,于月下畅饮,因以怀念其弟苏辙,写下的一篇妙词。上篇看似写景,实则寓意著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难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苦闷和无奈。下片景情融合,既有对弟苏辙的怀念之情,又有对人间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宽阔胸怀。该词境界豁朗、寓意深邃、富有哲理,堪称千古绝唱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后人时常引用。

其实,苏轼并不摈弃传统词的写作。例如他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就是一首儿女情思、离恨别愁的传统词作。全词如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该词使用了拟人与虚幻手法,看似写杨花,实则写人。从境界来看,宛若**一样,从杨花飘坠,幻化出一位悲凄忧伤的青春年少的思妇。杨花即人,人即杨花也。 “似花还似非花”写出了杨花虽叫“花”而非花的特征,其下的“也无人惜,从教坠”,则已经寄以感情了,无人去怜惜她,任凭她飘坠。从教,任从、任由之意。“抛家傍路”,表面写杨花飘落人家或路侧,实际又是描写思妇被抛舍家中,时常傍路翘首以待。“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此处似写杨花,实则已经转到写人了。故,“无情有思”在此处成了双关语,文字表面是说,杨花虽是无情感之物,细琢磨,似有情思。实际上,是写思妇被无情抛弃于家中,故怀有无限忧思。思量,细想、仔细琢磨之意。有思,怀有情思也。“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里则完全写人了,但这样的词语仍然可以用来描写柳(杨),这就是苏轼的修辞之妙。“萦损柔肠”即柔肠萦结也。忧伤过度,渐乏而困,故有“困酣娇眼,欲开还闭”之态。因为乏困,昏昏欲睡,故睡眼蒙眬,欲睁不睁。这里细笔勾画出思妇之娇柔、戚美。“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此三句接前而写,描写思妇睡梦中随风万里,飘然而达郎君所在之处,但却又被莺之啼叫唤醒。可谓美梦难圆也。

下片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融。情乃春恨,恨从何来?“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此花,指杨花。落红,落花也。难缀,难以重新点缀枝头也。此为惜春之笔。落花不仅不能重新点缀枝头,反而是“晓来雨过”,连遗踪皆无了,只剩下一池碎萍了(“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三句乃叹,雨前春色尚有三分,“晓来雨过”之后,两分为尘土所湮,一分为流水劫去。这里春色三分或指落红或指杨花,从后面的三句看,似指杨花。“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此收结对开端“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作出了响应,且以“点点是离人泪”回归主题。可谓匠心独到也。

苏轼写儿女情思之词,多用隐讳含蓄手法,但也有明快之作。如《蝶恋花》(花褪残红):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上片写景,将春天的特色,包罗一尽。下片写情,乃直叙手法,毫无缠绵悱恻之辞,但却非常感人。全词寓情于景,蕴藉有味,很能体现东坡写情的特点。“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乃锃句也,时常为后人引用。王士禛《花草蒙拾》称云:“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也。据说,此乃词人路过一处花园,见圆内秋千佳人,便驻足赏看,佳人与丫鬟见之,便一边说笑一边离去。故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之叹。多情者,词人也。这里也表现出词人的另一种浪漫情怀。

关于古代诗歌的押韵法

这句子从字面来看,就是“这花飞尽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恨的是西园的那些落花,满地憔悴,难再重缀。”“缀”是什么意思?连接,装上去,装饰。为什么这里要用这个字呢?因为这是一首次韵之作,是有用字要求的。

这个句子出自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次韵就是步韵,即按照别人所作诗词的韵脚字重新写诗填词,不能发生变化。古人在应和诗词的时候有步韵、依韵、从韵的说法,这都是表示自己作品是为应和而起。

步韵(次韵)是指与原作韵字相同,次序也不变。用韵指与原作韵字相同,但先后次序有变化。而依韵指与原作是一个韵部,但韵字与原作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一看就知道,这其中次韵(步韵)是最难的,因为用字完全一致很大程度上会限制诗意的表达。不过对于文才出众的古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大难事。

苏轼这首次韵《水龙吟》就是使用了章质夫所写的词的韵脚字。

这个章质夫,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在文学上的贡献不如苏东坡,但是在国事、武备上是远超了的。章质夫,就是章楶(jié),北宋名将、诗人,镇守边疆、蚕食西夏土地,变被动为主动,并与元符元年取得了平夏大捷,可以说是彻底击溃了西夏主力。史载“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章楶武功卓著,累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太师、秦国公,而北宋大将种师道、种师中都出自他的账下。他去世之时,宋徽宗给了很高评价: 章楶才兼文武,学富古今。赤心百为,白首一节。

章楶和范仲淹,算是北宋文人带兵中路线中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注意 他们最后都是i,在古代,没有字母,他们大都依据发音来进行押韵,像碎和泪,发音近似,且古时发音与现在有所不同,又是用于填词,即唱出来,最后的发音拉的比较长,所以他们近似相同。。

以下供参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追问:

网友的意思我懂

如果不考虑韵尾押韵的话 这首词的押韵是

1、5、6、7、8 押八微韵

2 自押五只韵

3、4押七齐韵

而但看韵尾的话,这首词押的是 i 韵

那这种韵尾的押韵法有什么资料可以证明吗 还是是一种惯例...

追答:

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作者:程垓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事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旧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

辉天复耀地,再为歌咏始。

素传学道徒,清门有君子。

文涧泻潺潺,德峰来垒垒。

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

封章既不下,故旧多惭颜。

卖马市耕牛,却归湘浦山。

麦收蚕上簇,衣食应丰足。

碧涧伴僧禅,秋山对雨宿。

且欢身体适,幸免缨组束。

上宰镇荆州,敬重同岁游。

欢逢通世友,简授画戎筹。

迟迟就公食,怆怆别野裘。

主人开宴席,礼数无形迹。

醉笑或颠吟,发谈皆损益。

临甃理芳鲜,升堂引宾客。

早岁慕嘉名,远思今始平。

孔门忝同辙,潘馆幸诸甥。

自知再婚娶,岂望为亲情。

欣欣还切切,又二千里别。

楚笔防寄书,蜀茶忧远热。

关山足重叠,会合何时节。

莫叹各从军,且愁岐路分。

美人停玉指,离瑟不中闻。

争向巴山夜,猿声满碧云。

他用的是交韵式,像上两首,这首词平仄是在韵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