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听崔允漷教授解读新课程标准

  • 听崔允漷教授解读新课程标准
  • 2024-03-28 17:02:02
  • 19387

简介崔教授这次对课标的解读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四大突破、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首先是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 ,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三岁...

崔教授这次对课标的听崔解读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主要内容、允漷新课程标准四大突破、教授解读新教学与新评价的新课建构。

听崔允漷教授解读新课程标准

首先是程标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 ,课程修订就是听崔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允漷三岁看大,教授解读七岁看老,新课18岁前看一辈子的程标素养。崔教授说到: 教育目的听崔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而课程标准就是允漷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教授解读走得到了景点,人是新课需要一步一步“树”起来的。 作为教师,程标我们需要认真解读、参照课程标准,每节课找准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晰知道要走到的景点。

接下来讲的是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我知道了课程类别、科目设置以及课程时间安排的要求: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突出国家课程主体地位;

初中设物理、化学、生物学分科课程和科学综合课程、供地方、学校选择

艺术,包括一至二年级设置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由学生至少选择两项;

最后一项课程的设置体现出艺术的重要性,作为妈妈,让孩子有一门艺术是很必要的,宝贝的钢琴要坚持学下去,等孩子长大的时候也是一种陶冶自己的方式。

这一部分内容中,有几个词语深刻在我的脑海中: 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各门课程要用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今后的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在我或我们的教学计划中。

下一个是课程标准的四大突破—— 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内容结构化、育人方式。 这对我的教学是非常具有引导性的。

突破之一:课程核心素养

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指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课程教学设计需体现: 1、素养: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哪类知识能做什么事?2、知识:内容知识,程序性知识,认识论知识;3、反思:教下去是知识,留下来是素养;4、素养目标仍需要“三维叙写”:通过……理解……形成…… 在写教学设计时,目标比重难点重要,目标其实就解决了重难点的问题。

突破之二: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突破之三:课程内容结构化

关于学习经验结构化,崔教授介绍了两条路径三种策略。

突破之四:学科实践

这次提出来的学科实践,就是学习“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即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如语文实践,数学实践,创意实践等。我的体会是: 任何一个学科,都 要用自己学科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作为科学学科,就要带领学生真正地经历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总结、表达与交流 。

最后一个内容是 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这对我的教学也是一个大的指引。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型,即: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崔教授指出:大单元中的大首先是 目标结阶位高 ,如解决真实情境问题; 教学单位要大 ,需要教师将多个课时和在一起来思考、操作; 课程建设显, 将目标、情境、知识点、课时、学习活动、教师指导、作业、展示、评估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课程; 单元组织者,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组织者作为骨架统摄所有学习活动。

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 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和技术融合的新方向。 平时纸笔考试和表现评价我们都有涉及,过程数据评价用的相对少些,这些新型的评价方式又为我开辟了新道路。

两个多小时的学习,得到的引领和自己的感悟很多,尤其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学科实践以及新评价建构,课程标准变了,今后的教学也要一点一滴地变起来。

王崧舟2022新课标解读

? 长丰县陶楼镇中心学校 ? 朱云凤

5月6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欣歆老师的讲座。她从新课程标准与2011版旧课程标准的对比中,总结了新课程标准的五大主要变化: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增强了指导性;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听完吴教授的阐述和分析,引起了我对新课程标准内容的深入思考。

? 在强化课程育人方向方面,新课标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国优秀文化和日常生活及科技进步几方面全方位渗透,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无论是在个体成长,还是社会成长中,总会无形中受到外国不良文化的影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在母语学习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革命文化,把“育人”摆在最重要位置,才能真正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正如华东师大教授叶澜先生倡导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在研制学习质量标准方面,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新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知识螺旋式上升都大有裨益。

新课程标准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需求和综合提炼,引领我们更好地做教育,也让我们今后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做到了真正的拨开云雾见明月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更应顺应社会发展,主动担当,把新课程标准研究透彻,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担负起教育之责任。

? 2022.05.06

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课程标准》

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背景:简单的说,就是这一次为什么国家又要修订课程标准,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这次修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宗旨。第二个原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第二个10年的成就与挑战。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经历了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么2001年开始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也就是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

这课程改革的第一个10年,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后来课标做了一次修订。从2010年开始到2020年,这是第二个10年。那么第二个10年的课程改革,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为了能够更熟练的明确教学的方向,对学生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老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了解课本所要教学的课程目标以及文本性质,才能更好地备课、实施教学,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比较,找出课本的重点难点,做好教学规划,方便课堂讲解。

简介

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课标解读如下:

1、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4、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5、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推荐理由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是国家意志。

新课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

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

知识拓展: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其原因也在于此。

概括地说,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现行课程体系的上述特征,都反映了这么一种教育理念或关于人的发展观:国家和社会发展集中地体现为经济的发展,因此,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乃是学校课程体系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同时,它也构成了人的“发展”的全部内涵。

推荐理由:课程标准大力体现社会主会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不再以学科为中心,过多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操练。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这一理念的变化带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以及评价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互动层次更加丰富。